最高人民法院提請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明確,在線訴訟與線下訴訟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推動民事訴訟方式與信息化時代相適應,為未來在線訴訟發展拓展制度空間。下面請看龍華區律師事務所的具體講解。
完善電子送達規則。在遵循當事人自愿原則的基礎上,加大電子送達適用力度,允許對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適用電子送達,優化送達方式,細化生效標準,進一步拓展電子送達適用范圍,豐富送達渠道,提升電子送達有效性,切實保障當事人訴訟知情權。合理縮短公告送達時間。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將公告送達期限從60天縮短為30天,進一步縮短審理周期,降低訴訟成本、防止訴訟拖延。最高人民法院將建立統一、權威、規范的公告送達平臺,大力推進電子公告,全面提升公告送達的覆蓋面和精準度。
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該草案對現行民事訴訟法作出16處調整,其中新增條文8條,修改條文8條,主要內容涉及完善在線訴訟及送達規則、完善小額訴訟程序等。
草案提出,合理縮短公告送達時間。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將公告送達期限從60天縮短為30天,進一步縮短審理周期,降低訴訟成本、防止訴訟拖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作說明時說,最高人民法院將建立統一、權威、規范的公告送達平臺,大力推進電子公告,全面提升公告送達的覆蓋面和精準度。
針對小額訴訟程序適用范圍和方式,草案將適用案件類型限定為“金錢給付”案件,適用標的額從原來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提升到“百分之五十以下”,新增當事人合意選擇適用模式。
“進一步降低小額訴訟程序適用門檻,加大適用力度,充分保障當事人程序選擇權和利益處分權,有效發揮小額訴訟程序便捷、高效、一次性終局解紛的制度優勢。”周強在作說明時說。
此外,草案調整簡易程序適用條件,刪除“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中的“爭議不大”,推動簡易程序適用更加聚焦于案件本身的繁簡和難易程度,不因當事人對立程度和主觀認識差異影響到程序適用,使簡易程序更加符合其制度定位。
據知,中國現行民事訴訟法于1991年通過,先后在2007年、2012年、2017年經歷三次修正。為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深化民事訴訟制度改革,提升司法效能,促進司法公正,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作出決定,授權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區的人民法院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在全面總結改革試點經驗基礎上,擬定了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
如果您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歡迎咨詢龍華區律師事務所,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解答疑惑。
龍華區律師事務所:在監獄服役人 | 龍華區律師事務所:注意!這四個 |
龍華區律師事務所手把手教你:如 | 夫妻離婚后財產的分割原則是什么 |
龍華區律師事務所解決您的煩惱, | 父母出資買房,離婚后如何分割? |